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劉滄龍探討莊子美學

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劉滄龍探討莊子美學
轉載自經濟日報
「美有標準嗎?美學是個人感覺,不涉及道德或知識上的正確與否的判斷。」臺師大國文系教授劉滄龍認為,藝術作品無關美醜,可是藝術家創作活動或其作品,總是會影響社會大眾的感受,就像中國古代思想家莊子啟發歷代許多文人、畫家與音樂家,從實用主義、道德生活裡,與嚴肅的生命追求中獲得解放,得到自由。
劉滄龍日前在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線上講座中,以「莊子的美學思想(Living and Leading with Zhuangzi’s Aesthetics)」為題,從美學的角度,藝術家的創作活動與莊子思想,探討莊子與當代人生活以及領導管理有無連結的可能性。他指出,「美學」對於古代中國詞彙而言,是外來翻譯語言,不論是英語(Aesthetics)、德語(Ästhetik)、法語(esthétique),其共同的希臘文詞源是aisthesis,可譯為「感受」,它代表關於感覺與感受的學問與研究。
他強調,美源自於生命(感性)和形相(理性)的統一,有著有限與無限的相互作用,其偶然性/必然性、受動/自由的統一使人性的概念完整實現。人性的完善性存在於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協調活力之中,在物質與形式之間,受動與行動之間,必定有一種中介的狀態,而「美」就是把人們放置在其中。哲學追求的是跳脫思維慣性、與眾不同的思考能力,與美學、藝術相似,如同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的名言「Think different」。
臺師大EMBA執行長王仕茹表示,《莊子》是在中國所有思想經典當中,最多人喜歡閱讀的,甚至能夠在書局的書架上,能發現各式各樣的《莊子》相關著作,或是不同名人解讀的《莊子》。莊子就像是我們的朋友,當人生困頓或遇到難題時,可以從《莊子》裡找到解答,幫助我們心思安頓;書中有很多寓言是從觀察天地萬物而來,讓人在閱讀時,進而領略大自然的道理,讓我們知道事情其實有很多的一體兩面,當不去執著某件事情,其實就是到達了美的人生境界。《莊子》既是文學,也是哲學,很多人都可以從中得到收獲。在不同人生階段與際遇之下,去讀《莊子》,所得到的結論會不一樣。
她說,好的管理者應該是通才,不應該僅是管理知識豐富,臺師大EMBA與他校不同,希望培育高階經理人的軟實力,透過跨界接觸不同知識與專業,幫助高階經理人找到連結與啟發,訓練其觸類旁通的能力。該校的無形豐富資產是「人」與「文化」,在藝文涵養方面是全臺首屈一指,結合校內不同領域的多元資源,能提供豐沛能量讓高階經理人學習成長,歡迎各界認同跨界價值者,一同加入臺師大EMBA的大家庭。